工商管理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二级学科:120201会计学、120202企业管理、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学科简介
学科始建于1988年。学科历经建设形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4个具有较强特色和优势的稳定研究方向,是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
学科现有成员3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博士8人,占23.5%,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5人,占73.5%。梯队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人,东北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4人。
学科近年来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如出版的“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研究”著作,从经济制度安排、政府政策导向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该成果被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管委会采纳,并体现在“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中,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近5年以来共获得科研项目13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3项,科研经费408.2万元;获省级科研成果奖1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387篇,其中CSSCI检索30篇,EI、ISTP、ISSHP、CPCI检索25篇;出版专著13部;33份咨询报告被吉林省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采纳。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灵活运用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专业的管理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熟悉自己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诚挚的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外文科技论文的基本写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5.毕业后能在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从事企业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1.120201会计学
(1)财务会计
(2)财务管理
(3)管理会计
(4)审计学
2.120202企业管理
(1)市场营销管理
(2)企业战略管理
(3)企业运营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
(5)文化产业管理
3.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项目管理
(2)创新管理
(3)投资经济与管理
(4)知识经济与管理
四、学制与学分
按照《长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规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其中约一年半的时间用于完成课程学习、调研、选题和开题报告等工作,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学生可按相关规定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在校学习时间最短不得少于两年,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毕业的,经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延长期限后仍不能毕业的,按长春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总学分应该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0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五、培养方式
1.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导作用,同时要注重发挥指导小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等各个环节。
(1)要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生应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并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提交院部备案。
(2)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本学科部分经典文献(详见附件1)。经典文献的阅读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督促课外阅读。
(3)课程学习环节应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论文工作环节应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通过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5)实践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和能力。应进一步丰富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学位课
|
公共
必修课
|
X00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
X000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2
|
考试
|
二选一
|
X000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考试
|
X000004
|
第一外国语
|
96
|
3
|
1-2
|
考试
|
|
X000005
|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
9
|
0.5
|
2
|
考查
|
|
一级学科必修课
|
X010201
|
学科前沿讲座
|
18
|
1
|
1
|
考查
|
|
X010202
|
宏观经济学(中级)
|
36
|
2
|
2
|
考试
|
|
X010203
|
微观经济学(中级)
|
36
|
2
|
1
|
考试
|
|
X010204
|
高级管理学
|
36
|
2
|
1
|
考试
|
|
二级学科必修课
|
X020205
|
技术创新学
|
36
|
2
|
2
|
考试
|
≥7学分
|
X020206
|
会计理论
|
36
|
2
|
1
|
考试
|
X020207
|
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
54
|
3
|
2
|
考试
|
X020208
|
项目管理研究
|
54
|
3
|
2
|
考试
|
X020209
|
企业战略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X020210
|
营销管理
|
36
|
2
|
2
|
考试
|
X020231
|
文化产业概论
|
36
|
2
|
1
|
考试
|
X020232
|
中国文化史
|
36
|
2
|
1
|
考试
|
X020233
|
文化产业创意学
|
36
|
2
|
2
|
考试
|
非学位课
|
专业
选修课
|
X030211
|
专业外语
|
36
|
2
|
1
|
考查
|
限选
|
X030212
|
多元统计分析
|
36
|
2
|
1
|
考查
|
≥8学分
|
X030213
|
国际会计研究
|
36
|
2
|
2
|
考查
|
X030214
|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15
|
审计理论与方法
|
36
|
2
|
2
|
考试
|
X030216
|
高级会计学
|
54
|
3
|
2
|
考查
|
X030217
|
高级管理会计
|
36
|
2
|
2
|
考查
|
X030218
|
高级财务管理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19
|
公司治理研究
|
18
|
1
|
3
|
考查
|
X030220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36
|
2
|
2
|
考查
|
X030221
|
高级运筹学
|
36
|
2
|
2
|
考查
|
X030222
|
博弈论
|
36
|
2
|
2
|
考查
|
X030223
|
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24
|
服务营销管理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25
|
消费者行为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26
|
组织行为学
|
36
|
2
|
2
|
考查
|
X030227
|
管理研究方法
|
36
|
2
|
1
|
考查
|
X030228
|
商业竞争模拟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29
|
创业研究
|
18
|
1
|
3
|
考查
|
X030230
|
英语(二外)
|
48
|
0
|
2
|
考查
|
X030234
|
世界文化产业经典案例研究
|
36
|
2
|
2
|
考查
|
X030235
|
区域文化资源(萨满文化)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36
|
文化产业政策与规划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37
|
新型文化产业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38
|
文化产业文案实务
|
36
|
2
|
2
|
考查
|
X030239
|
互联网+理论与应用
|
36
|
2
|
2
|
考查
|
X030240
|
文化经纪人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41
|
文化产业专题研究
|
36
|
2
|
3
|
考查
|
X030242
|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
|
36
|
2
|
2
|
考查
|
公共
选修课
|
X040001
|
文献检索与数据库应用
|
9
|
0.5
|
2
|
考查
|
|
必修环节
|
X050001
|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
|
1
|
1-3
|
考查
|
|
X050002
|
中期考核
|
|
0
|
4
|
考查
|
|
X050003
|
学术活动
|
|
1
|
1-5
|
考查
|
|
2.教学方式
为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学科专业和课程特点,自行选择考核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为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在强化硕士生研究训练方面的作用,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4.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录取的学生,必须至少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3门,补修课程不单独设课,不计学分,参加本科生课程考试,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者不允许进行硕士论文开题。
会计学方向补修可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
企业管理方向补修可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方向补修可选:管理学、技术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倡实证研究。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预期达到的目标;已完成的研究工作与进度安排;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应不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2.论文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报告的次数、形式和范围由各方向自行确定。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应于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3.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八、必修环节
1.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结合学位论文任务,了解本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前,阅读至少25篇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文献,其中至少8篇外文学术文章,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由研究生导师指导并组织考核。开题报告要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技术路线、实施方案、计划安排和预期成果。
2.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初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工作进展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长春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3.学术活动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各研究方向要采取措施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我校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听取学术报告的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单独作公开的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均要求写出书面报告或总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请论文答辩时一并交学院。各研究方向可根据自己的方向特点在学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
九、其他要求
在学习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二作者,并以长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含录用通知)或国际会议(须被检索)上公开发表与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否则不准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十、本培养方案自2015级研究生开始施行。
附1:经典文献目录
1.[美]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8版,2008
2.厉以宁,《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
3.胡运权,《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汤谷良,《高级财务管理》,中信出版社,2006
5.蒋太才,《技术经济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华锦阳,《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傅家骥、雷家骕、程源,《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9.庄新田、金秀、高莹,《投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 (英)斯图尔特.克雷纳(Stuart Crainer),《管理百年:20世纪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批判性回顾》,海南出版社 2003
11.[美]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玖•笛德:《创新管理——技术、市场与组织变革的集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13.[美]罗杰•麦凯恩:《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14.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15.杨公仆,《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6.王少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7.仝新顺,《生产运作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8.王建民,《生产运作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9.王凯全,《风险管理与保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0.潘红宇,《时间序列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1.(美)博克斯.雷恩斯(英)詹金斯,《时间序列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2.王维国,《计量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3.于俊年,《计量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4.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5.(美)埃斯利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6.陈璋,《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方法论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7.C.W·尚德尔, 审计理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
28.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制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29.卢俊编译,《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译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0. (美)梅利歇尔(Melicher,R.W.);(美)诺顿(Norton,E.A.)著;潘永泉等译,《金融学导论——市场、投资与财务管理》(原书第1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0.马克·格林布莱特(Mark Grinblatt)等,《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1.(美)萨缪尔.韦弗(SAMUEL C.WEAVER),《兼并与收购》,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2.谢德仁著,《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3.王振中,《市场经济的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4. (美)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研究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5.刘军,《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6.李金林,马宝龙,《管理统计学应用与实践:案例分析与统计软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7.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8.张继勋,《会计和审计中的实验研究方法》,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9.陈汉文译,《财务会计理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0.(美)A.C.利特尔顿,《会计理论结构》,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41.(美)贝克奥伊,《会计理论》第四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2.陆正飞,《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3. (美)罗斯.L.瓦茨等,《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4.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上、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上册1982年版,下册,1988
45.吴联生,《当代会计前沿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6.王松年主编,《国际会计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7.桑德格雷,《 国际会计:使用者视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8.王建明, 《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
49.王立彦译,《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0.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51.何文武译,《管理会计与控制系统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2.罗伯特·莫勒尔, 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53.盖地,《税务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54.罗斯,《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5.(英)班德等,《公司财务战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56.张辉军、皮飞峰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战略观点》,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
57.(Mark J.Roe)马克•罗伊著,陈宇峰译,编者:杨瑞龙, 《公司治理的政治维度:政治环境与公司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8.布勒姆、范多恩、米托米,《SOX环璋下的IT治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9.美国COSO发布,方红星主译《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60.(美)科勒(Koller,T.) 等著,高建等译,《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第4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61.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2.(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bins) 等著,《管理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